3月28日晚间,广汽集团(601238)发布2023年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实现汇总口径总收入约5023亿元,合并口径营业总收入约为1297亿元、同比增长17.62%,净利润44.29亿元,同比下降45.08%。
销量方面,广汽集团全年汽车产量252.88万辆,同比增长1.97%;销量250.50万辆,同比增长2.92%。产销规模位居国内汽车企业集团第五位,市场份额约为8.32%。
从数据来看,有机遇也有挑战。在数据之外,广汽集团管理层还针对外界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集中回应。对于车市价格战,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直言,打价格战必须迎头痛击,用更合理的产品设计、更先进的产品技术、更智能化的生产工艺等促使成本下降。同时需要开发新产品以及提供更好的服务来应对竞争。
广汽传祺GS8。
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近八成
2023年,广汽集团在新能源转型和自主品牌的表现较为亮眼。
财报显示,2023年,广汽集团自主品牌产销量均创历史新高,销量超89万辆、在集团总销量中的占比提升至35.4%。全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近22%,自主品牌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已提升至约58%。全集团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77.55%。
广汽传祺全年产销超40万辆,同比增长8.24%和12.12%,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广汽埃安实现产销50万辆和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2.84%和77.02%,销量跻身国内新能源车前三。
广汽集团表示,2024年将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及节能汽车的占比,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推进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产品全面新能源化、智联化,优化产品矩阵,确保优质产品准确快速投放市场。
新车型方面,自主品牌计划推出广汽传祺全新A级SUV、A级插电混合动力SUV、七座MPV,广汽埃安五座纯电SUV、A级纯电轿车、昊铂全新大六座纯电SUV等全新及改款车型,力争实现自主品牌销量超100万辆。
埃安Y Plus。
合资品牌面临挑战
自主品牌高歌猛进,广汽集团旗下的合资品牌却面临较大挑战。
财报显示,2023年,广汽本田销量下滑13.66%至64.05万辆;营收下滑18.75%至935.28亿元。广汽丰田的销量下滑5.47%至95万辆,营收下滑6.52%至1528.69亿元。
对于广本、广丰在中国市场的电动化进程,冯兴亚表示,合资方在电动化的投资非常大,在过渡期,广汽集团作为中方股东,很愿意提供从技术研发到转型升级的全方位支持,全力助推两家企业走出“逆周期曲线”。全力支持合资品牌开发产品,加快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具体来说,丰田坚持多元化发展,正在积极强化智能化、电动化技术的本土研发。电动化方面多路径发展,在HEV、PHEV、BEV、FCEV多个领域循序渐进。本田中国已宣布将全面进入电动化时代,计划到2027年之前将在中国推出10款e:N品牌纯电动车,其中导入广汽本田的会有5款,广汽本田2024年将推出纯电品牌的第二款车型极湃2。”冯兴亚说。
广汽本田极湃2。
展望2024年,广汽集团表示,面对电动化转型较慢、国际化规模较小、新增量培育较慢等困难与挑战,集团将努力挑战销量增长10%的目标,并力争实现自主品牌销量超100万辆。
长远来看,广汽集团表示,将加快推动“万亿广汽”发展蓝图落地,力争到2030年实现产销超475万辆、营业收入(汇总口径)1万亿、利税1千亿。
海外市场再提速
对于今后一段时期,海外市场将是广汽集团重点关注领域。
冯兴亚介绍,广汽集团在2023年汽车出口实现7.58万辆,同比增长近130%,其中自主品牌海外销量5.5万辆。完成41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布局,初步实现整车出口与当地化生产并行。我们在非洲、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布局多家组装厂,其中尼日利亚、突尼斯等地已实现首批车辆下线交付。
他同时指出,“出口乃至发展海外本地化生产将是未来中国汽车企业发展的重要增量,也是广汽未来几年重要发力方向。中国汽车出海将经历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三个阶段。此前广汽在‘走出去’阶段落后了,在现在的‘走进去’阶段,我们要加快在海外建厂、进行零部件建设,努力迎头赶上。”
2024年,广汽海外销售将着力打造沙特、俄罗斯、墨西哥等重点市场,计划新进入孟加拉、埃塞俄比亚、新西兰、芬兰等10个国家。同时推进缅甸、马来西亚、泰国等地投资建设海外工厂,加强本地化生产落地。
广汽埃安泰国工厂一期计划今年7月建成,未来将加快东南亚市场开拓步伐,构建针对海外车型的专属开发体系,助力海外产品竞争力提升。
冯兴亚表示,截至2023年年底,广汽集团共有海外销售网点236家,预计今年销售网点新增200多家。今年将向海外市场导入14款自主品牌车型,挑战2024年海外市场销售超15万辆的目标,到2030年的海外销量目标为50万辆。
广汽回应车市价格战
回顾2023年,“价格战”是绕不开的关键词。冯亚兴在谈及价格战时表示:“价格战回避不了,发起人不是我们,这是不可左右的事情。”
对于价格战,冯兴亚给出了三个观点:“第一,价格是用来定位的,不是用来打仗的。第二,价值是用来打仗的。第三,成本是用来盈利的。”在他看来,长期打价格战,就不利于打价值战。“这样一来,行业长期会走入到低价竞争的循环中,这并不是我们想走的道路。”
不过,既然无法避免价格战,车企就必须积极应对。冯兴亚表示,打价格战时,必须迎头痛击,用更合理的产品设计、更先进的产品技术、更智能化的生产工艺等促使成本下降。同时需要开发新产品以及提供更好的服务来应对竞争,例如能源生态、智能网联生态等。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建议反馈 您的每一条建议声音,我们都认真对待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